玉门博物馆中展出花海汉简,从文句看,或许其时战事降临,敦促戍卒要注重“蓬火”。当地现在还有同名的植物,便是水蓬,广泛生计于西北。李白诗句“仰天大笑出门去,我辈岂是蓬蒿人”中的“蓬”即此。蒿草也较常见。诗人如此作喻,可见蓬之遍及、往常。汉朝将士用蓬草作为报警焚烧之物,这是初次看到。颇感意外!前天晚上与朋友聊起“知识”问题,用蓬草作燃料在其时也是知识,但若不是这古人随意一笔,谁也不敢轻率估测烽烟台上还焚烧过这东东!
蓬草干了后易燃,焚烧后可结成“蓬灰”,和面用。兰州牛肉面开始都用这种生物碱,现在仍以“蓬灰牛肉面”为宝贵。早年民间需求量大,便有人烧灰。我幼时见过正在风干、待烧的蓬草堆,但没亲历过烧灰进程。前些年,想起童年时代厨房案板下的灰盆,心血来潮,想约几位文友实践一次这种“游戏”。讨教父亲,他说要在顺风处挖特別的“灶”,掌握好火候才干烧出碱汁并结成蓬灰疙瘩。有难度,不好玩,便作罢。
不知道汉朝战士是否烧过蓬灰?蓬灰是不是他们的创造?小麦传入我国后,很长时期煮着吃,后来才碎成面粉,也才有时机用到碱。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院长王思明教授撰《我国食物的前史变迁》中说:“小麦尽管在4000年前已传入我国,但起先栽培并不广泛。其时人们像吃稻米相同食用小麦,称‘麦饭’,因颗粒坚固,口味较差,也不方便消化。传说在鲁班创造石磨后,麦由粒食变为‘面食’,跟着汉代今后石磨的推行,小麦的栽培培育面积日渐扩展,从而推行到南边区域。中唐今后,粟麦轮作推行,小麦逐步取得了与粟齐头并进的位置,其标志为,唐德宗建中元年(780)实施的‘两税法’已清晰将麦作为赋税征收的目标。到了宋代,尽管我国主粮仍为粟、麦、稻,但相对位置发生了严重改变,北方小麦出产消费已远超小米。”依据这个说法,至迟应该在汉代曾经就创造了蓬灰。
想到这种早年常见的民间行为艺术现在已成稀罕,进入回忆,终究消失,难免惆怅!
第十一次财宝之路格物致知与谙熟门路——从饯别“我国路途”到我国版的文化理论(叶舒宪)
【特别播报】第十一次财宝之路调查总结:格物致知与谙熟门路 ——从饯别“我国路途”到我国版的文化理论
兰州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举行 吕林邦任兰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答应证编号:6212006002 ICP存案:陇ICP备17001500号 运营答应证编号:甘B2-20060006 播送电视节目制造运营答应证编号:(甘)字第079号增值电信业务答应证编号:甘B2__20120010
主管:甘肃省委网信办 主办:甘肃中甘网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团:甘肃调和律师事务所()甘肃天旺律师事务所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