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菇、装筐、装车……初春,在平泉桲椤树镇八十亩地新村的香菇基地里,平泉市利达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工人们正忙个不断。
多年来,受技能等多方面要素影响,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,大棚里就出不了菇。而今年春节前却正是出售旺季,一车车新香菇被送往公司总部保鲜库里。
“这可多亏了新技能。”该合作社总经理高树满说,“咱们在每个棚的进口上方都安装了通风换气设备,又给棚遮盖了白色保温塑料和苫布,这样既能保温又能通风,延长出菇时刻,操控好温度、湿度、菌种质量等关键环节,就能到达终年出产架式香菇。”
这些长60米、跨度14.5米的棚室,标准一致,各类设备设备齐全。84座摆放规整的大棚矗立在路旁边的园区里,分外显眼。
高树满踏上食用菌工业之路始于1996年。那一年,他在家里搭起简易棚,用打工积累下来的钱培养了2000袋香菇,当年的纯收入就有2000多元。尔后,高树满的蘑菇出产规模渐渐的变大,收益也逐年添加。2001年,他将出菇棚从家门口迁移到远离村舍的田间林地,建起了平泉第一个会集连片的食用菌园区。
2004年,高树满筹建了食用菌保鲜厂,开端形成了集出产、收储、加工、出售于一体的工业链,处理了食用菌的贮存、出售问题。后来,高树满还成立了平泉县瀑河源食物有限公司和以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为形式的合作社,构建了完善的农产品产销系统,并先后获得“杰出农业标准认证”“无公害产品认证”和“平泉香菇”地舆标志认证。
根据人多地少、干旱少雨一直限制着农业开展,自2004年开端,平泉加强“一业一园”农业科学技能演示工程建造,将食用菌的开展从“小院子”引向“大园区”。
正是由于有了新技能的支撑,让高树满的食用菌长得越来越欢。2012年,他在韩国首尔设立了公司,使平泉的小蘑菇走出山谷,走向世界。
2017年,高树满在桲椤树镇、台头山镇一口气出资5000万元,新建了标准化出产演示园区500亩,带动1.5万余户农人从事食用菌栽培,其间不少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,使农户总增收6000万元。
“咱们一直把食用菌工业作为当地的支柱工业、扶贫的扎根工业来推动。”平泉市政府分担此项工作的负责人说,把食用菌工业高质量开展规划归入承德市总体设计,并拟定食用菌工业高质量开展等10余项专项规划,每年组织3000多万元作为食用菌工业高质量开展引领资金,撬动10倍以上的社会资金支撑食用菌工业链开展。现在,食用菌工业辐射带动周边6个省区、20余个市县,成为当之无愧的“我国菌乡”。(记者马思稳)